遗传算法优化多层薄膜厚度分布MATLAB仿真
这段代码实现了一个基于遗传算法的优化过程,目的是优化多层薄膜(如SiO2、HfO2等材料)的厚度分布,以提高某些光学性能(如反射、透射、吸收等)。
整个过程包括种群初始化、适应度计算、选择、交叉、变异等标准遗传算法操作。
最终,输出的是经过优化的薄膜厚度和相关的光学性能指标。
代码功能简述:
遗传算法的初始化与设定:
NP=1000:设定种群大小为1000。
L=49:每个个体(染色体)的长度为49(二进制串的个数)。
Pc=0.5、Pm=0.1:交叉率和变异率分别设为0.5和0.1。
G=10:迭代次数为10。
Xs1, Xs2, …, Xs7:每个材料的上界(单位:μm)。
Xx1, Xx2, …, Xx7:每个材料的下界(单位:μm)。
种群初始化:
使用randi函数生成一个随机的二进制矩阵 f,表示每个个体(染色体)的基因(即薄膜的厚度值的二进制表示)。
通过多个 for 循环,将二进制基因转换为实际的厚度值(d1, d2, …, d7)并归一化到合适的范围。
适应度计算:
使用函数 Resum 计算每个个体的适应度,适应度值反映了当前染色体代表的薄膜组合的光学性能(如反射、透射等),适应度越高,说明该解越优。
适应度归一化:
为了避免适应度值过大或过小,使用归一化方法((Fit-minFit)/(maxFit-minFit))进行处理,使得适应度值的范围限制在0到1之间。
选择操作:
使用轮盘赌选择方法(fitvalue=cumsum(fitvalue)),根据个体的适应度概率选择父代,生成新种群。
交叉操作:
对种群进行交叉操作。
交叉率为50%(Pc=0.5),对每个个体的基因部分进行交换(每7个基因进行一次交叉),从而生成新一代的个体。
变异操作:
变异率为10%(Pm=0.1),在每次变异中,随机选择一些基因进行翻转(0变1,1变0),以增加种群的多样性。
输出优化结果:
经过多代迭代后,最终获得的最佳个体(染色体)对应的薄膜厚度(d1(g), d2(g), …, d7(g))代表了最优的薄膜设计。
使用 untitled2 和 untitled5 函数计算优化后薄膜的光学性能(如反射、透射、吸收等)和其他参数。
使用 plot 绘制图形,展示优化后的光学性能,如反射、透射和吸收的变化。
光学性能计算:
计算和绘制优化后的薄膜在不同波长下的反射(Ref)、透射(Trans)、吸收(Emi)等性能。
包括在不同温度下的辐射功率、太阳辐射功率、以及吸收功率的变化。
结果可视化:
使用contourf函数绘制不同波长和角度下的反射、透射和吸收的二维等高线图,帮助分析优化结果。
热力学性能计算:
通过计算不同温度(Tamin, Tamax)下的辐射功率和大气传输功率,进一步分析优化后的薄膜在实际使用中的热学性能。
最后绘制优化后的制冷功率图和与不同温度相关的网络功率(Pnet_1, Pnet_2)等结果。
关键点:
适应度函数: Resum、untitled2、untitled5 和其他自定义函数用来计算薄膜设计的光学和热学性能。
遗传算法操作: 包括选择、交叉和变异操作,通过这些遗传算法操作使得薄膜设计不断优化。
光学性能: 反射、透射和吸收的优化结果对于实际应用(如光学薄膜设计)具有重要意义。
热学性能: 通过计算制冷功率、辐射功率等,评估薄膜在热力学方面的表现。
总体来说,这段代码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多层薄膜的厚度,以达到最优的光学和热学性能。
ID:9829
详询客服 微信shujuqudong1 或shujuqudong6 或 qq68823886 或 27699885
图文详情请查看: http://matup.cn/864175385067.html